
一则期货公司实控人失联的消息,传遍了整个金融圈。
资管大佬神秘失联,引发坊间各种猜测。
近日,关于上海和合首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和合首创”)实控人林强失联的消息引发了市场强烈关注。
媒体获得的一份署名为和合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文件显示,因林强无法取得联系,为保证公司正常运转,公司高层决定成立临时领导小组,主持相应工作。
9月7日,一名投资者向媒体提供了一封盖有和合首创公章的告知函,其中提到目前和合首创共有8只产品无法按时兑付。
据悉,“和合系”发行的部分产品目前出现了逾期兑付的情况,已有不少人选择报案,并上门讨要说法。
然而,仅仅因产品兑付问题就失联?
林强的问题并没有那么简单。
01
尽管被称为“资管大佬”,但林强本人在外界看来颇为神秘,几乎没有任何关于他的报道。
公开资料显示,和合资产管理(上海)有限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18日,是和合期货有限公司的资产管理子公司。
公司注册地在上海,目前注册资本1.6亿元。
林强是和合期货有限公司董事,上海和合首创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。
林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,获得上海交通大学EMBA硕士学位、北京大学DBA博士学位。
他拥有十五年金融行业从业经验,曾任职于国泰人寿、国金证券、国金基金等大型金融机构。
2021年6月,林强荣获2021年“陆家嘴金融城十大杰出青年”。
除此之外,2022年,林强还获得由财联社主办评选的“年度创新投资家”称号。
关于林强的个人信息,仅此而已。
事实上,从林强的履历来看,被称为金融“大佬”有些言过其实。
而林强失联引发金融圈强烈关注的真正原因,是他与此前一名货真价实的“大佬”失联,有密切关系。
02
金融圈都想从林强的失联中,嗅到余雷的味道。
因为林强曾被曝是“债圈隐形大佬”余雷的最重要代销渠道。
既然被称为“隐形大佬”,余雷的背景信息比林强更稀罕。
能公开查询到的资料显示,余雷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,拥有新加坡身份,先后在国泰君安期货、中航期货、中原期货等公司就职。
同时,他还在“中植系”旗下的中融期货待过。
失联前,余雷名义上是在中原期货担任资管业务债券投资经理。
与林强相似,乍一看,余雷的履历同样平平无奇。
但他暗地里还有一层神秘的身份:股权及债券交易操盘人。
据悉,余雷通过股权代持多家投资公司,并暗中利用行业资源,私下参与结构化发债并从中收取费用。
余雷通过期货公司的通道,一头对接城投平台、一头对接资金方,自己从中收取“好处”,构建起一个庞大的城投结构化发债体系。
而余雷操纵之下的这部分庞大“隐形”业务,才是其被称为“大佬”的关键。
资料显示,结构化发债是指发行人借助关联方、过桥方、中介机构等市场主体,通过资管产品间接认购自己发行的债券,并利用资管产品对债券进行质押回购融资,实现发行融资的行为。
事实上,过去很长一段时间,结构化发债都处于灰色地带,监管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然而,随着结构化发债规模越来越大,在利益的驱动下,近年来城投领域结构化发债出现了不少腐败事件。
今年7月,财新周刊发布了一期名为“城投债灰色网络”的文章,其中提到了被称为“隐形债务大佬”余雷。
财新的报道指出,余雷的城投资管产品规模300亿元,仅2022年就发了将近200个城投结构化产品,目前存续产品还有100多个,涉及几十家机构。
据期货协会数据显示,可能涉及结构化发行的城投债券共计3147只,债券规模2.1万亿元,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为16%和15%。
对于增长迅猛的结构化发债,监管力度开始加强。
证监会已明确表示,为适应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,要强化城投债券风险监测预警,把公开市场债券和非标债务“防爆雷”作为重中之重。
在2023年5月起实施的《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方法》中,基金业协会首次明确禁止了私募参与结构化发行。
据统计,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出台的相关文件中,涉及结构化发债的已有四份,超过以往,显示结构化发债的监管正在强化。
2023年4月,郑州审计部门发现余雷城投发债存在腐败情况,随后纪检将余雷带走调查,从此杳无音讯。
有文章分析认为,债券“大佬”余雷的失联,或涉结构化发债及行贿受贿。
值得一提的是,就在半个月前,和合期货刚刚发布律师函警告,“回怼”了某知名财经媒体将和合期货实控人林强称作是“债圈隐形大哥”最重要的代销渠道的说法。
然而,话音刚落,实控人林强即失联。
和合系还有多少秘密?
